《没有任何借口》读后感--成都办公室

做自己的船长,领航未来 

 

 

 

 

      先说个真实的案例,今年3月,集团的同事找我要一个项目前期的效果图,后来他给我说了下这件事迂回的经历:为了这个效果图,领导让他找A,A让他找B,B让他找C,C让他找D,D告诉他找E,E让他找F,终于搞定了。

   

       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一次亲身经历,类似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少见,按常理来说,只需要告诉这位同事找这个项目的直接领导E,E告诉他找项目的直接负责人F并同时知会F即可,中间很多环节其实是可以省略掉的,“工作中无小事”,“工作就意味着责任”,从A-F,如果每一个人多一份主动,多一些责任心,多一些重视的态度,恪守“没有任何借口”的座右铭,可能不用经历这样的过程,时间和工作效率也就不会在”踢皮球“的过程中浪费掉了。

 

      对于多数人而言,工作仅仅是谋生的手段,完成自己的份内事,到了月末心安理得地拿自己那份薪水。而事实上,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,工作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,更是一种态度,一种责任,一个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的舞台。我们每个人,从步入社会、踏入职场的那天起,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,对工作、对家庭、对亲人、对朋友。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,我们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。寻找借口就是将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,一旦我们有了寻找借口的习惯,那么我们的责任心也将随着借口烟消云散。放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时,就等于放弃了生活,也将被生活所放弃。“假如你热爱工作,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,假如你讨厌工作,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“。我们在工作中,就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,履行好自己的职责,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那么工作就会由压迫式、被动式转化为引导式、主动式的,从而才能真正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。

 

      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,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。两千年前就有“修己”、“安人”的理念,如果一个人心里有远大的理想,却不愿意一步一步去努力,那他永远也不会有美梦成真的那一天。企业是一个大家庭,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来操作,来实现,企业里所有的问题,说到根本还是人的问题。只有每个人、每个部门的工作做好了,企业才可以稳定发展,这也就是现代学派所说的,需要个人管理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,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的目标。企业与个人的依存关系,也是个人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。

 

      传统模式下,很多人习惯了等着别人来告诉我们怎么做,而非自己来寻找,包括梦想。姚董倡导,每个人都要有梦想,追求梦想,也致力于让德瑞成为大家实现梦想的舞台。才不才,人也;遇不遇,时也。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。优秀的员工成就优秀的企业。德瑞梦实质上就是由个人实现梦想的驱动力作为支撑,是相互依存的,中国文化推崇圆满和谐,只有员工与老板、与集团休戚与共,由整体和谐激发强大的向心力,用共同的德瑞梦,达成超越雇佣关系的最高境界,才能实现全体参与者的共赢。

 

      这本书,姚董旨在抛砖引玉,意在让我们思考,通过思考引发共鸣和行动。 每一个来到德瑞,去到玛尔的人,都有着各种必然的理由与缘分,平心而言,我在这里工作所接触到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,都是非常优秀的,能够与这么多优秀的人一起完成梦想,本身,也是让人充满期待与激情的一件事。如同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的话:“如果你倾心投入于自己的工作,或是任何值得为之努力的事业,你就有可能实现在他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,生活因此会变得更有意义。”

 

      不扫一屋,何以扫天下;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凡事要想做大,都得从小处做起,从眼前最基本的事物做起。生活之悲喜,未来之逻辑,未必全可洞悉,但是,还有什么,比得到一个充实的生命更加幸福?!